Juran提出的質量成本曲線理論(Cost of Quality),在80年代已備受挑戰。他以為當質量改善至某一程度時,就算再大量增加資源改善,其效果是不明顯的。所以所謂零缺點是不切實際的理想。當時亦流行當質量達到某一范圍,便算合格。
◎由于科技進步,各類儀器能夠取代人手,發揮防止次品出現的機會。一個突破性的質量成本曲線出現。如果在預防和檢定增加資源方面,「零缺點」理想是可以達到的。再加上當時日本一位質量管理專家Taguchi, Ishikawa, Kaizen等都抱著同一理念。
裘蘭博士(Juran,1993)提出,可透過以下4大項目來做為評鑒全公司質量推行之狀況績效:
(1) 不合格質量的成本
(2) 市場地位
(3) 組織的質量文化
(4) 公司質量系統的營運
經營管理的重要指標,除了各項質量指標以外,綜合性的質量成本最為重要,它不僅表示經營績效的良窳,也顯示質量管理的努力和好壞。
Kaplan對質量成本定義為「一種財務性,有系統地對預防、測試、修改不合格品等相關發生成本的衡量數據。」因此,質量成本制度所衡量的范圍應包括為達到質量目標所相關之訓練、檢查、修護、材料浪費及商機喪失等成本。質量成本制度是否針對質量改善程序有所幫助雖有仍有爭論,但其根源不同于制造程序的特性,其定義及執行方法,可能需要依據企業特性做定義、分類及修正。
質量成本分析對公司經營管理具以下3點好處:
(1) 以金錢來量化質量問題及其嚴重性,對經營管理者具有較大的說服力。
(2) 凸顯降低成本的所在和機會。
(3) 降低顧客的不滿意,以免影響公司形象及營業額。
2021/1/14 16:29:57
2021/1/27 17:05:39
2021/3/10 15:48:49
2021/4/8 14:42:32
2021/1/8 16:32:33
我們不單提供專業的軟件與服務,我們同時也為客戶系統的運行提供理論與經驗支持,分享我們在質量管理領域的相關經驗與知識!